梅花开得猛,申城报春来。“还带余杭春信到燕台”,竟引得九旬梅花泰斗陈俊愉院士从北京赶来。
面对世纪公园3500株一片竞相吐蕊的梅花,陈老兴致勃勃:“我一直盼望梅花重返上海市区,今天愿望实现了。每株都开得那么精神,说明上海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已大幅降低,梅花有了生存空间。”
原来,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梅花不仅预示冬尽春来,报自然之春,而且折射出环保之春。陈老道出梅花一大习性即畏惧污染,只消二氧化硫含量稍高,她必定病态毕现。反之,梅花康复,则显示环境治理见效,生态回归有望。一片梅花吐蕊,真是平添沪人信心。
沪上花市,远非梅花一家独秀。百卉竞放,争奇斗艳,虽说正经受外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可初春花市热劲不减哩。报载“上海鲜花港基地的年宵花比往年增加了5%,仍无法满足接连而来的订单”。据介绍,有朋自“花之王国”荷兰来,站在鲜花港,看无边花海,竟也自叹不如——“比我们荷兰还要繁盛呀”。曾经读过秦牧的一篇散文《花城》,那说的是广州。其实今日上海也是“花城”,步行街众多“拈花微笑”的男女可以作证,大多数人家窗台和阳台上伸枝展叶的红花绿草可以作证。
花团锦簇有哲理,独到地抒发着上海人对于环境乃至全社会发展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二次大战后,一名美国游客来到巴黎,他凭着地下防空掩体中的一盆鲜花断言“巴黎人在这样的处境还想到在桌上摆设一盆花,他们一定能够重建家园”。历史已证实了他的预言。不消说,当年残破的巴黎与今日兴盛的上海不可同日而语,但这里的道理是相通的——只有对生活前景充满信心的人,才有审美的浓烈需要。康德说得深刻:“一个漂泊在汪洋孤岛上的人,是不需要照镜子的。”美,总是躲开绝望,而与希望携手。
梅花一片报信心。上海民众正视世界经济危机而导致的眼前困难,更有信心战而胜之。党和政府推出一系列保持经济发展、关注民生利益的举措,提升着我们的信心;遍布申城的鲜花,预示着我们将赢取又一个欣欣向荣的年头。
本文地址:http://www.iyanghua.com/articles/news/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