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前,福建清流的鲜切花生产还比较零散,基本局限在家庭式的作坊种植,总面积不过百十来亩。如今,清流县却已成为福建省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年产切花4000多万支。清流的鲜切花产业在短短几年内飞跃成长,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美丽产业”。近日,记者走进了清流。
软硬环境适宜 政策扶持有力
2007年,绿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福建长乐市搬到了清流县。记者在该公司的花卉基地看到,一片即将采收的非洲菊,茎秆非常健壮,花色鲜艳,丝毫不亚于云南的切花质量。“在清流种植切花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受到台风干扰,之前我们所在的长乐花卉基地平均每隔三年就会遇到一次大台风,很多设施被摧毁,前期赚的钱基本会赔进去,损失惨重。在清流不会遇到这些问题,台风的光顾反而能带来更多的雨水天气。此外,清流的土地较为疏松,属沙壤类型,比较适宜种植鲜切花;水是从山上自然流淌下来的,不需再进行特殊处理。”绿景公司负责人顾延芬讲述了他们来清流安家落户的原因。同时,她还指出,由于气候条件适宜,非洲菊种苗在清流不但能连续种植三年,而且切花质量和产量都能得到保证。经过计算,一株非洲菊种苗在清流种植三年能产花200多支,而在上海、广州等地,通常只能种植一两年,产量不及这边多。
除了适宜的气候条件外,清流县切花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主抓花卉产业的清流县县委副书记廖善朋对记者说,近年来,清流县政府高度重视花卉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全县农业重点产业之一,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种植花卉所需用地,统一由政府出面租赁,前2年地租均由政府承担;对企业或农户建设的钢架大棚,政府每亩补助3000至5000元,建设的竹木大棚,每亩补助1000至2000元;政府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扶持花卉产业,且资金数目逐年增加。2008年发生雪灾后,当地林业局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组织受灾的花卉企业及时修建大棚和补种花苗,并预付当年花卉大棚补助款152万元,解决花卉企业及花农资金紧缺的问题。
确定生产模式 建立市场规范
鸿翔农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清流县最早招商引进的花卉种苗公司,它的到来真正开启了清流县花卉产业“技术+服务、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公司总经理黄宇翔告诉记者,以前清流的农户主要从国外和云南地区购买种苗,由于种植技术不成熟,种苗的成活率很低。现在鸿翔公司采取包种苗供应、包技术指导、包花卉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公司赊种苗款的“三包两统一赊”措施,为农户提供优良种苗、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农户的种植利益。据悉,目前与鸿翔公司合作生产的农户有100多家。
随着清流花卉产业的发展,无序竞争、相互杀价、花卉质量标准不统一等现象开始出现,为此,清流县农户于2008年自发成立了山海花卉合作社,清流主要花卉基地——嵩溪镇近90%的农户都加入了这个合作社。他们从物资采购、生产管理、技术栽培、市场销售等各方面进行统一规范,降低农户闯市场的风险,进而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创建销售平台 丰富产品种类
采访期间,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清流县花卉交易市场一、二期工程已开始投入使用,目前有18家花卉龙头企业入驻,店面全部免租金。清流县花卉办公室主任赵秋光表示,未来清流的鲜切花主要通过这个交易平台连接福建及周边市场。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花卉市场还定期开设各种花卉栽培知识讲堂,对农户进行培训。
目前非洲菊是清流县种植最多的鲜切花种类,这与其耐粗放管理、投入成本低有着很大的关系。对此,黄宇翔认为,选择大面积种植非洲菊,对清流鲜切花的初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单一品种对客户的吸引力不强,不利于花卉产业的长期发展,因此清流鲜切花产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对花卉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为此,新品种的推广示范,一直是鸿翔公司非常重视的工作,目前该公司已将晚香玉、百合、天堂鸟等作为下一步发展的花卉,小面积试种后,公司将对这些品种的适应性和市场效应进行综合评估,最后逐步在农户之间推广种植。
本文地址:http://www.iyanghua.com/articles/news/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