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博会主场馆,作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曾庄大鼓,经过重新排练,增添了更多的第七届花博会因素。可以说是"震天动地"的人文花博景观。
"手拉手我们声声相和,手拉手我们心心相应。风雨里我们是姐妹兄弟,五十六朵鲜花点装亲爱的祖国……"顺义区沙岭学校是曾庄大鼓的承传单位,正在表演的这40名鼓手全都是该校的学生。为了让广大市民在赏花同时,感受到花博会深邃的文化底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从7月15号开始,学校专门聘请了北京歌舞团的刘健老师对曾庄大鼓进行重新编排。重新亮相的曾庄大鼓,既保留了数百年来以声音浑厚宏亮,套路花样繁多,鼓队声势浩大等独特风格,又与花博会的办会理念巧妙结合。
展现在市民面前的曾庄大鼓,将传统表演形式的"鼓队"改为大气磅礴的"鼓阵";将演员较为随意的身形、步伐,统一为优美、现代、整齐划一的动作;另外,曲目也更新为《手拉手心连心》《爱我中华》等;鼓的样式和演员的服饰等也经过重新改良,焕然一新。
沙岭学校的邵老师说,从9月28号开始,每天上午9点一直到下午4点,鼓手们平均每小时表演2-3次。仅以每小时表演2次,每次10分钟来算,截止到30号,他们已累计表演超过480分钟。就在鼓手休息的间歇,不少前来赏花的市民也停下脚步,拿起鼓槌,扮成鼓手拍照留念。
在花博会主场馆的广场上,北京最大的巨型宫灯矗立其中。记者发现,宫灯六面由技师按照中国传统彩画工艺进行绘制了花博会的会花牡丹和山水长城图案,较好地体现了花博会的"创新发展、和谐繁荣"的展会主题。宫灯边框的饰色采用了象征着欢乐、吉祥、喜庆的中国红油饰,所有木雕采用金饰,雕刻采用传统圆雕手法。
"宫灯上的长城是中国的象征,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下方的牡丹,富贵吉祥,又是花博会的会花。这些很好的将中国风和花博会结合起来,''人文花博''展现的很充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退休教师李老师和康老师,正在老年大学学习国画山水和花鸟,因此对"人文花博"格外敏感。两位老师告诉记者,自打进入场馆,她们手中的摄像机和照相机就一直没闲下来。
"我们学校从27号组织离退休老师来花博会参观,每天发6辆车,预计就2天。"李老师颇有些兴奋地对记者说,"幸亏大家一致要求多来两天,要不我们俩都赶不上了。"
记者发现巨型宫灯的下方的花坛里,金黄璀璨的万寿菊摆出了"绿色北京 让美好走进生活"的花博会北京展区主题语。
9月28日,正值第2560个孔子诞辰日之际,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顺义宾馆举办了兰花献教师活动。600盆精品兰花敬献给了顺义区优秀教师,倡导花博会"科技、人文、和谐"理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人文花博"的理念无不渗透在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各项文化活动和文化建筑方面。
本文地址:http://www.iyanghua.com/articles/news/960.html